吴昌硕

吴昌硕对“印宗秦汉”观念的创造性转化与篆刻艺术的现代转型

“印宗秦汉”作为中国篆刻艺术的核心理念,自元代赵孟頫、吾丘衍倡导以来,历经明末清初印谱刊行与流派印风的兴盛,至晚清已成为篆刻家普遍遵循的创作准则。然而,这一时期的篆刻实践多停留于对秦汉印章形制的机械模仿,存在“重形轻神”“泥古不化”的弊端。吴昌硕(1844–1

秦汉 篆刻 吴昌硕 篆刻艺术 印宗 2025-10-10 22:05  2

“三家”有何妙处 让齐白石甘愿匍匐门下

在北京画院收藏的《白石诗草》(庚午至壬申)中,齐白石用极工致的笔迹抄录下一首自作诗:“青藤雪个远凡胎,老缶衰年别有才。我欲九原为走狗,三家门下转轮来。”又以小字在诗后备注:“郑板桥有印文曰: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。”可见,齐白石参仿郑板桥,无惧以“走狗”之名,来表

齐白石 徐渭 吴昌硕 门下 雪个 2025-10-09 10:21  2

邓石如吴昌硕集体打卡,三座千年书法修罗场!嵩山三阙真香第一话

在中国古代建筑中,“阙”是一种独特的存在,它不仅是庄园和宫殿的外大门,更是建筑群入口的标志性建筑。汉代学者刘熙在《释名》中描述:“阙,阙(缺)也,在门两旁,中央阙然为道也。”这表明阙位于入口两侧,中央留有道路。阙的作用逐渐扩展,不仅作为登高望远的高台,还象征着

嵩山 吴昌硕 三阙 嵩山三阙 邓石如 2025-10-05 10:17  2

吴昌硕作品在日本的流传与热销

吴昌硕作品在日本的畅销,并不仅仅是中日艺坛齐力推崇的结果,他的成功亦与其乐于交游的性格有关。“吴昌硕好交友而有选择,取友所长,知友所长,知友所抱,怜友所病,同友所心”,其中有很多是亦师亦友的关系,故吴昌硕的书画短期内在日本能够声名远播,也曾依靠非书画界的日本友

日本 热销 吴昌硕 书艺 王一亭 2025-09-29 23:09  2

李刚田丨近代诸家印人比较断语

本文以断语的形式探讨了清代以来篆书与篆刻艺术的演变,重点分析邓石如、吴昌硕、黄士陵等艺术家的风格与创新。如邓石如通过融合篆隶,打破传统“二李”模式,开创新的篆书风格。吴昌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,形成独特艺术风格,继承并推动“以书入印”印学理念。黄士陵则广泛汲取

吴昌硕 黄牧甫 李刚田 印人 黄士陵 2025-09-22 19:56  5

从吴昌硕的“寒竹”墨到杨锐的言志墨,125件稀世墨品诉说“何以海派”

海派艺术巨擘吴昌硕绘稿的“寒竹”墨、道光年间女诗人赵棻以其斋号定制的“滤月轩珍藏”墨、“戊戌变法”六君子之一杨锐用以言志的“十八学士登瀛洲”墨……9月13日起,125件/套稀见墨品亮相曹素功“留五斤”藏烟专题展览,以庆祝朵云轩创设125周年,也为观察上海的海派

曹素功 朵云轩 吴昌硕 杨锐 寒竹 2025-09-13 22:13  2

刘波谈 “写意”|立足传统与自我表达

写意画能否在学院教学中传承、如何传承,这是我长期思索的问题。吴昌硕和齐白石是目前写意花鸟画最具代表性,也最具影响力和认知度的两大家。无论是课堂教学,还是美展的创作,这两位的影响无处不在。然而两位的成长和个性各不相同,其笔墨范式的形成,也各有因缘。他们笔下的花鸟

戏曲 吴昌硕 刘波 石鲁 写意画 2025-09-12 13:56  5

薛元明|范曾书画到底值多少钱?

范曾先生绝对是一个“大手笔”,是如今书画圈中屈指可数的“破圈”之人,他有一种特殊的本领,能够不断地制造新闻,甚至能把旧闻变成新闻,哪怕极其狗血。对于他本身的成就和市场,已经丝毫不关心,想要心平气和地探讨学术范畴,几乎不可能。范曾最终会变成一个高高举起的偶像,越

书画 吴昌硕 范曾 薛元明 范曾书画 2025-09-06 11:12  5

高风峻骨见精神——潘天寿

在书画频道艺术交流中心开展的仰山论坛中,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作为学术主持,复旦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、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公凯,中央文史馆馆员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作为论坛嘉宾,围绕“高风峻骨见精神——潘天寿”的主题,对潘天寿的艺术思想和教学主张进行了深刻解

吴昌硕 高风 张立辰 潘天寿 潘公凯 2025-06-27 14:18  9